近日,中東地緣政治沖突再次加劇,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沖突令中東潛在供應中斷,將對全球尿素及甲醇市場的潛在影響最大,因為伊朗是主要的出口國,分別占全球海運貿易約 10% 及約 25%,氣體原料供應減少可能影響化工產量。

原油作為 “大宗商品之王”,是眾多工業(yè)生產不可或缺的直接原料或燃料;天然氣則是化肥、甲醇等能源化工品的重要原料。二者價格因沖突飆升,直接導致石油化工產品及能源化工品生產成本顯著提高。由于海灣地區(qū)多數原油出口至亞洲,亞洲市場受影響程度更為突出。自以伊沖突爆發(fā)后,化工市場反應劇烈,眾多化工產品價格出現明顯波動,部分原材料價格漲幅近 30%。
化工期貨市場率先反映出這一變化,盤面一片飄紅。甲醇、尿素、丁二烯橡膠等品種領漲,其中甲醇 2509 合約上漲 4.67%,尿素 2509 合約上漲 2.76% ,丁二烯橡膠 2507 合約上漲 1.55%,聚丙烯 2509、乙二醇 2509、多晶硅 2507 等合約也分別實現 1.15%、1.08%、1.13% 的漲幅。
現貨市場同樣漲勢蔓延,且涉及范圍更廣。行業(yè)龍頭企業(yè)紛紛上調產品價格,引發(fā)市場連鎖反應。華魯恒升化工上調己內酰胺、己內級硫酸銨、電廠級硫酸銨等產品價格;中石化華中、華南、華北地區(qū)對二甲苯、甲苯等報價上調;濱化集團、鑫岳集團等企業(yè)的環(huán)氧氯丙烷、環(huán)氧丙烷產品價格日漲 100 - 120 元 / 噸;上海華誼新材料丙烯酸、兗礦國泰化工醋酸乙酯等產品價格也均有不同幅度上調。
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化工產業(yè)鏈 50 多種原材料價格較五月初有所上漲,部分漲幅超 70%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日伊朗議會通過關閉霍爾木茲海峽的動議,該海峽承擔著全球五分之一的石油運輸量,美伊沖突升級隨時可能引發(fā)能源市場劇烈震蕩。以色列的反擊致使中東局勢愈發(fā)緊張,國際油價應聲上漲,布倫特原油逼近 90 美元大關,2025 年 6 月 23 日其當月連續(xù)盤中最高價格一度達 79.4 美元,給全球海運和能源化工行業(yè)帶來巨大沖擊,市場對于價格走勢的猜測不斷。
以甲醇市場為例,自 6 月 13 日起,甲醇期貨主力合約持續(xù)上漲,近一周漲幅超 240 元 / 噸,截至 6 月 19 日收漲 1.03% 至 2533 元 / 噸。二級市場中,甲醇生產商金?;す善背霈F多次異常波動,盡管公司表示主營業(yè)務、生產經營及行業(yè)政策均未發(fā)生重大變化,甲醇市場供需基本面也相對穩(wěn)定,但市場情緒已受到明顯影響。
我國作為甲醇主要消費國,進口依賴中東地區(qū)。2024 年我國甲醇進口量約 1350 萬噸,其中七成以上來自中東。近期伊朗甲醇裝置停車及降負荷運行,出口量大幅下降,6 月 1 日至 14 日,伊朗甲醇裝港量較上月同期下跌 46.55%。若沖突持續(xù),7 月后或出現無貨可發(fā)的局面。從價格來看,原油價格上漲雖在短期內支撐甲醇價格,但國內甲醇產能持續(xù)釋放,預計全年產量同比增長 10.4%,有望填補外部缺口,不過中東沖突仍會導致我國甲醇進口成本增加,影響沿海烯烴廠家生產。
除甲醇外,碳酸氫銨、鹽酸、硫酸銨等化工產品價格也大幅上漲,碳酸氫銨漲幅達 28.33%,鹽酸漲幅 23.19%,硫酸銨漲幅 17.07% 。叔丁醇、混二甲苯、甲苯等多種化工產品價格均呈現 4.05% - 11.14% 不等的漲幅,中東地緣政治沖突對化工市場的影響已全面顯現。
化工產品漲價背后的多重因素及產品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
化工原料行業(yè)近一個月價格大幅上漲,是供需格局、成本結構、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但其價格走勢仍充滿不確定性。
在供需層面,全球經濟復蘇帶動制造業(yè)回暖,汽車、家電等傳統(tǒng)行業(yè)對塑料、橡膠等基礎化工原料需求回升,新能源、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(yè)對高性能化工材料的需求也持續(xù)攀升。然而,供給端卻面臨收縮壓力,部分化工企業(yè)因環(huán)保政策要求被迫停產或整改,另有企業(yè)進行設備檢修,人為減少了市場供給量,加劇了供需矛盾。
成本推動是價格上漲的關鍵因素。石油、天然氣等基礎能源作為化工生產的核心原料,其價格波動直接傳導至化工品生產成本。原油價格上漲不僅帶動下游石化產品價格上升,還推動環(huán)氧氯丙烷、雙酚 A 等化工品價格走高。同時,國內成品油多輪調價,大幅提升了海運、陸運等運輸成本,進一步推高化工產品價格。
地緣政治與政策擾動也深刻影響著化工市場。國際地緣政治沖突致使部分化工原料供應受限,紅海航線延遲影響化工品進口,國內庫存快速消耗,推動價格上漲。地區(qū)沖突導致當地化工廠停工,市場擔憂情緒蔓延,進一步助推化工品價格上行。
盡管漲價因素看似充分,但化工品價格的持續(xù)上漲仍存疑。從行業(yè)周期看,2024 年化工產品價格暴跌后持續(xù)去庫,2025 年庫存處于歷史低位,需求恢復帶動企業(yè)補庫,一定程度上推動價格上漲。部分化工企業(yè)因訂單不足、利潤微薄,通過控銷和停車檢修調節(jié)庫存,試圖改善經營狀況,但這種人為干預對價格的影響尚待市場檢驗。
下游市場需求情況也給價格上漲帶來挑戰(zhàn)。除少數抓住時代紅利的行業(yè)精準采購外,大部分行業(yè)受房產和工業(yè)領域低迷影響,復蘇緩慢,對成本控制極為謹慎。在成本端存在下行趨勢、需求端持續(xù)疲軟以及供給端新增產能沖擊的多重制約下,化工品價格雖有上漲跡象,但難以獲得下游用戶廣泛接受。
原油價格走勢同樣影響著化工品價格??紤]到伊朗石油基礎設施未受直接打擊,封鎖海峽對其無 “凈收益”,還可能引發(fā)石油客戶不滿。且美國第五艦隊駐扎在巴林,伊朗長時間封鎖海峽面臨巨大阻礙。銀河證券研報指出,在原油供應不出現大幅中斷的情況下,預計 2025 年下半年 Brent 原油價格運行區(qū)間為 60—70 美元 / 桶,原油持續(xù)大幅上漲面臨諸多阻礙。
國內化工產業(yè)鏈方面,漲價也困難重重。自 2024 年以來,化工行業(yè)資本開支增速趨緩,在建和存量產能逐步釋放將補充市場供應,緩解價格上漲壓力。下游需求低迷,導致化工廠漲價難以得到下游響應。未來人為控銷和市場焦慮情緒,能否改變化工產業(yè)過剩格局、推動價格真正上漲,仍有待進一步觀察。
中東地緣沖突致使化工市場劇烈波動,供需、成本、地緣政治等因素共同推動化工原料漲價。但下游需求疲軟、原油上漲受限、國內產能待釋放,使得化工品價格走勢充滿不確定性,其未來走向仍需持續(xù)關注各方因素變化與博弈。